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5-02-14 16:46:42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集锦八篇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集锦八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对幼儿的学习和经验的获得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生活中,大班幼儿接触过很多弹性玩具,并对弹性物品非常感兴趣,但对弹性的特征没有真正的了解,因此设计此次活动。在活动中,针对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孩子们准备了弹性的玩具,以及弹性及非弹性物品让孩子们进行分类,幼儿通过玩一玩、试一试,说一说,在实践中主动感知弹性的特征,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不仅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还引起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发现物体的弹性,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自主探究发现物体的弹性,理解弹性的特点,运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喜欢探究、发现,积极表达交流,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

活动重点:感知弹性的特点

活动难点:用不同的方法发现身边的弹性物品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

活动前让幼儿到日常生活中去寻找各种有弹性的物体,初步感知弹性这一科学现象,了解弹性的特点。2.物质准备:

第一次操作材料:布娃娃、气球、弹簧玩具、皮球等。第二次操作材料:橡皮泥、海绵、手套、拉力器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自制弹簧玩具,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试一试、玩一玩弹性玩具,感知弹性玩具的特点。

1.出示弹性玩具,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弹性玩具的特点。

2.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分享,总结提升。

问题:你玩了什么玩具,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秘密?

在交流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分享、完整讲述,教师及时根据幼儿分享情况提升并小结:这些玩具在小朋友捏捏、拍拍、拉拉、吹吹的过程中都发生了变化。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为什么这些玩具我们一用力它就发生了变化,不用力又变回原来的样子了呢?

引导幼儿讨论、总结出:篮球用力一拍就会跳起来;气球用力一吹会变大,拉力器和弹簧玩具用力拉会变长,不用力就弹回去跟原来一样……

我们把有这种本领的玩具叫做弹性玩具。

4.再次感知弹性玩具的特点

三、探索比较并分类,进一步感知弹性,深化对弹性的认识。

1.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幼儿进行操作探索并分类2.引导幼儿分享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说出:它们有没有弹性?为什么?

四、联系生活,拓展认知,感受弹性物品带给我们的便利。

提问:

1.你身上有弹性的东西吗?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便利?

2.生活中,你还看过玩过或用过什么有弹性的物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方便?(ppt)

五、延伸活动:继续寻找身边或你发现的有弹性的东西与你的小伙伴和老师进行分享。

课后反思:

在我们的生活中,弹性的现象、物品有很多,孩子们也对此司空见惯,但孩子们对弹性的特点去深究的很少。在《幼儿园教育指导制要》中指出要让幼儿亲历科学、体验科学,在活动中教师更多的去引导孩子自主实我发现,在玩中感知弹性的特点,激发幼儿的探究欲。

在这个大班科学活动中,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过程有清晰、合理的设计,每个环节目标明确,环环相扣.在整个活动中数师运用了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动手操作、实匙,发现弹性玩具的秘密。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能为这个活动服务,如:第一环节的设计出示自剖弹簧玩具,微发幼儿探究的兴趣。第二环节引导孩子在玩中感受弹性玩具秘密,知道弹性的特点并能用不同的方法分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第三个环节迁移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吏多的了解了有弹性的物品。这三个环节以点到面、层层递进,拓展了孩子的经验。

在活动中孩子们很感兴趣,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得到了发展,知识上有了新的收获。

通过反思,我觉得整个活动中有以下值得肯定的地方:

1.活动过程条理清晰、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对于材料的提供也有一定的层次性.

2.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激发幼儿的兴趣后,引导幼儿自主然究实默,感知弹性的特点.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感兴趣的材料,使幼儿在玩中学、玩中探索。

在活动中不足的地方:

1.教师的语言不够简练,语言还需严谨。

2.活动中在对物品进行有无弹性分类时,说到橡皮泥的弹性时,本想引起争议,我觉得这里教师可用夸张的表情语气,引起孩子们的争议,对于大班幼儿,可让他们对此进行讨论。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并且了解动物与人一样也有家,有自己的生存环境。

2.知道不同小动物有不同的居住地,能初步学习按动物的居住场所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动物的家》

2.山林,土壤、草丛、水的大挂图。

3.各种小动物的头饰。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并思考:

(1)课件中有哪些小动物?说出动物的名称

(2)这些小动物有家吗?它们的家都在什么地方?

2.再次播放交互式白板课件,呈现不同动物居住场所的图片,请幼儿说说这是谁的家?并把相应的小动物送回家。

3.学习按动物的居住场所进行分类。

如:山林——狮子,老虎,熊猫等。

土壤——蜗牛,蜈蚣等

水——鲨鱼,鱼,虾等

4.请幼儿戴上头饰,扮演小动物回自己的家,再次加深幼儿对不同动物的不同居住环境的印象。

5.再次播放课件,请幼儿观看环境污染,小动物的家遭到破坏的情境,请幼儿讨论:

“如果小动物们失去了家,会怎么样?”

——动物失去场所,会面临死亡。

——所以要保护大自然,保护小动物们的家,让小动物们生活得开开心心的。

6.参与操作课件中的交互式游戏,指出哪些做法是正确的,送给他们小红花,哪些是错误的,及时进行制止。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科学活动

大鞋和小鞋

活动目标:

1、感知鞋子的不同颜色和大小。

2、感受自己穿鞋的快乐。

经验材料准备:

1、鞋子是孩子每天都用的服饰,因此,有一定的感知经验,并通过大鞋和小鞋让幼儿感知自己穿鞋的快乐。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夏天到了天气很热小朋友愿意和老师一起光脚做游戏吗?

2、听音乐《碰一碰》光脚做相应的动作。

3、将各种颜色及大鞋子展示在孩子面前。

4、你最喜欢内、你最喜欢那一双?为什么?

5、穿上你喜欢的大鞋子和老师做游戏好吗?

6、小朋友说一说你喜欢大鞋子吗?为什么?

7、大鞋子虽然很漂亮,但小朋友穿上会不舒服,穿上自己的鞋子和老师做游戏好吗?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对物体飘落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

2、能运用身体动作表现物体飘落的样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观察过落叶的情景.

2、各种叶片、羽毛、纸条、自制降落伞。

3、纪录单、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材料,摆弄落体。

请幼儿自选一样物体玩一玩,观察这个物体飘落的情景。

请个别幼儿描述自己所玩物体飘落的样子,并用动作加以表现。

二、继续摆弄并表现落体。

让幼儿充分操作其他材料,观察不同物体飘落时的有趣现象。

请幼儿一起用动作加以表现。

幼儿间相互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三、尝试记录。

师幼共同观察纪录单。

请幼儿把看到的情景用水彩笔记下来,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活动反思:

通过科学活动《什么东西飘下来》,萌发了对物体飘落现象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初步感知了不同物体飘落的快慢特点,并鼓励孩子们乐意运用身体动作表现物体飘落的不同样子。正是这样的活动目标,所以在活动中,孩子们才一步步地感知了各种物体飘落的特点。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形状、高矮等不同的桌腿其承重力不同。

2、萌发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大小、形状相同的积木块若干,每人两张大小、形状相同的纸,胶棒、记录纸、记录笔若干。

2、照相机一架、电脑一台。

活动过程:

一、 “变魔术”引起幼儿兴趣:

1、师: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是什么东西变成的?还能用什么方法将纸变成其它的东西?

2、教师告诉幼儿今天用两张纸来做一个只有一条腿的桌子,比一比看谁的桌子放的积木多,并用记录笔将所放的积木块数量记在记录纸上。

二、幼儿探索:

幼儿尝试用两张纸做成不同的桌子,往桌面上放积木块,并做记录。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并拍照。

三、交流分享:

1、教师将照好的照片用对比的方法在电脑上再现。

2、每展示一组桌子后提问:①这两张桌子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哪个积木放的多?②两张一样的桌子、为什么一个积木放的多?一个积木放的少?

3、教师小结:桌腿粗、桌腿矮、积木放的多,积木交叉摆,摆放的块数多。

4、鼓励幼儿做出承重力更大的桌子。

四、发挥创造:

1、幼儿再次探索,根据原有和刚刚获得的经验,做一个能放更多积木块、更稳定、更结实的桌子。

2、教师观察指导,并给予幼儿一些提示和帮助。

五、观察推测:

1、教师将桌子做好,请幼儿猜一猜能放多少块积木。

2、教师将一筐积木放在桌子上,请幼儿观察桌子能否承住。

3、提问:为什么我的.桌子能放这么多的积木?

4、教师小结:桌腿越矮、越粗、放的积木就越多。

5、请幼儿帮助老师收拾材料,并放入活动区。

六、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继续到活动区探索桌子的承重力。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的参与性很高,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特点。在活动中注重孩子对经验所得的表达与梳理,合作意识的培养。幼儿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能把操作所得到的经验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但是在游戏放积木环节,材料的设置上考虑不够成熟,所选的积木太轻,导致在了解承受能力时,幼儿不能直接,形象地进行观察操作。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螃蟹的外形特征及基本生活习性,懂得分辨雌雄。

2、知道阳澄湖大闸蟹是我们昆山的特产,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探索意识。

二、活动准备:

1、螃蟹每组2只,透明塑料盒每组1只。

2、阳澄湖大闸蟹幻灯片,电脑、电视机、实物展示仪。

3、筷子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幼儿猜谜导入活动。

老师:今天有一位朋友要到我们大四班来做客,会是谁呢?我们一起猜猜看:两只大钳会夹人,小小嘴儿吐白泡,身穿青灰衣,烧熟变红衣。

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并请出今天的客人螃蟹。

2、认识螃蟹

(1)幼儿第一次观察螃蟹

①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螃蟹的外形特征。

②请个别幼儿说说:它长什么样?

③教师小结:青背、白肚、黄毛、金爪,长着八只脚,两只大钳,嘴里吐着泡泡。

(2)第二次观察螃蟹

①引导幼儿让螃蟹动起来,再比较雌雄的不同。

②请个别幼儿说说有何新发现。

③教师小结。

3、介绍昆山特产——大闸蟹

出示图片欣赏,知道它是昆山的特产。

4、认识熟螃蟹

自由讨论,结束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萝卜,知道萝卜的外形特征。

2、通过观察萝卜的内部结构,知道萝卜皮和肉的颜色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3、初步了解萝卜的食用方法,培养爱吃蔬菜的习惯。

准备:

1、事先去萝卜地里观察萝卜的生长环境,并尝试拔萝卜。

2、几种常见的实物萝卜、PPT课件。

3、盘子、牙签、萝卜丁若干。

过程:

一、出示萝卜实物,幼儿感知。

——昨天,我们一起去萝卜地里拔萝卜,拔出来的是什么萝卜?白萝卜是长在哪里的?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白萝卜,白萝卜上面是什么?(绿绿的叶子)下面是它的身体,这是它的根。我们平常吃萝卜是吃萝卜的什么?(根)

——这是什么萝卜?(胡萝卜)请小朋友比一比白萝卜和胡萝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比较两种萝卜的不同之处)

——品尝白萝卜丁和胡萝卜丁,比较两种萝卜的不同。

——白萝卜的味道比较辣,平时大家都会把白萝卜炒着吃、煮着吃等等(逐一出示PPT图片)萝卜很有营养,对小朋友的身体健康很有好处。引导幼儿爱吃萝卜,养成从小不挑食的好习惯。

二、出示PPT,认识各种各样的萝卜。

——除了这两种萝卜,你还认识什么不一样的萝卜?(逐一出示紫胡萝卜、红萝卜和紫心萝卜)

三、观察萝卜的内部结构。

——根据萝卜的外皮,启发幼儿逐一猜想萝卜里面的肉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幼儿观察哪些萝卜的皮肉颜色是一样的,哪些萝卜的皮肉颜色是不一样的。

——观察PPT图片,比较皮肉的颜色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的活动。我采用了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正如杜威所说的:游戏就象是一个“糖衣”,让幼儿在“糖衣”的诱惑下,把本来难以下咽的“苦药”吞咽下去。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的主体地位。整节课以游戏活动贯穿,进一步让幼儿掌握确定空间方位的方法。我还采用观察操作法、赏识激励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活动目标:

感知上、中、下的空间方位,会用完整语言表述,并会用1-10的数字对应计数。

活动重点:

感知上、中、下的空间方位,会用完整语言表述。

活动难点:

会用1-10的数字对应计数。

活动准备:

玩具柜,各种玩具,数字卡,九宫格,数物匹配数字及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熊的玩具店马上要开张了,可是店里乱七八糟的,好几个玩具柜没有收拾,希望小朋友帮忙收拾一下!

二、创设情景,复习上、下

1、这几个就是小熊的玩具柜,先看看这个小柜子(有上、下两层的柜子)

提问:这个柜子放了些什么?(毛绒玩具)

那xx放在柜子的那里?(幼儿完整表述)

xx放在柜子的上面,下面

与幼儿一边复习上下,一边整理毛绒玩具。

2、认识上、中、下

再看看这个柜子(有上、中、下三层的柜子)

提问:xx放在柜子的那里?(引导幼儿说中间这个词)

小结:这是柜子的上面,这是柜子的下面,这是柜子的中间(师指着柜子说,让幼儿区分上、中、下)

师提问:xx放在那里?让幼儿完整讲述。

把xx放在柜子的上面、下面、中间,让幼儿操作放玩具,整理玩具。

3、认识上、中、下,并按数字对应计数

小熊的最后一个柜子空空的,需要小朋友帮忙给上面放玩具,这是柜子的上面、下面、中间。(师边指柜子边说)

提问:柜子的上面、中间、下面放什么玩具(引导幼儿看标志放玩具)

按上中下的方位是放积木,插片,交通工具的!那放多少呢?放在那里?让幼儿观察,自己动手摆放玩具,师最后总结,并让幼儿完整讲述。

三、游戏

小熊的玩具柜整理好了,它非常高兴,想和小朋友玩一个九宫格的游戏,这个格子也分上、中、下三层,小朋友听清楚游戏规则,找自己喜欢的格子站好,看看格子里有什么?再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回到格子里,蹲好。

幼儿游戏,个别提问,让其完整讲述。

活动反思:

游戏以小熊的玩具店引入,让幼儿帮忙整理玩具柜,从简到难,从上、下再到上、中、下,再加入新的元素,数字对应计数。幼儿很感兴趣,参与性极高!可以完整的用语言表述,很棒!但到了对应计数的环节,师有点着急,没有完整的说清楚要求,导致幼儿也是稀里糊涂的完成目标,下次需要改进!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集锦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