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时间:2024-09-07 16:47:16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5篇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

教学主题:

良知与呼唤——一个作家的生态忧患意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1、创设教学氛围

教师:不知道有没有同学看过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希望大家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暑假里我看了一部短片,是有关于黄河的。一位记者问一位在黄河壶口瀑布写生的画家,面对黄河有什么感受时,这位画家说:“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这话没错。然而我望着浊浪滔天的黄河却是另一番心境。要知道,黄河每年要卷走上亿吨泥沙,这些泥沙可是能长庄稼的地表土呀。水土流失使得黄土高原地区日益贫瘠,到处是千沟万壑的荒凉景象。所以,一位作家曾感慨地说,这哪里是泥沙,这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呀!同样的现象还有:我国每年沙漠化土地3500多平方公里,我国每年损失的森林面积相当于一个小兴安岭。我们有理由为祖国取得的建设成就感到骄傲自豪,但我们更应该有一种沉重的责任感,一种深重的忧患意识——对自然、对我们的家园。那么,有谁会与我们的心一起呼吸,有谁会在人类取得巨大物质进步的同时对环境遭到的破坏抱有相当的警觉?这个人就是奥尔多利奥波德,他是美国作家、生物学家。他曾经写过一本书《沙乡年鉴》,这本书被称为“绿色圣经”。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他的一篇散文《象山那样思考》。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位生物学家的忧思与良知。

2、初读,归纳主题。

﹝1﹞这是一篇哲理散文,课前我已请大家读了一遍。现在请大家想一想:这是一篇什么样的哲理散文?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用一句话简明扼要地归纳作品的主旨。采用这样的句式——“这是一篇……的哲理散文。”

﹝2﹞自由发言。

﹝3﹞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见仁见智,各有千秋,但实际上表达了同一个主题:生态平衡、生态保护。如果从作家的角度着眼,我们可以把这篇作品的主旨归纳为“这是一篇表现了作家强烈的生态忧患意识的哲理散文”。

﹝4﹞我想,如果我们以此为主题,可能会触摸到作家高尚的灵魂。以下,我们将分成三个小专题来考察这一核心问题。

3、第一个小专题:哀嗥的狼

①齐读第四段。

②这段对狼的描写让我们感动吗?为了加深这种感动,老师再给大家提供一则材料,也是关于狼的。两位猎人在森林里遇到两只狼正在撕咬着一只鹿,却不把肉吃下去。猎人朝母狼叩响了扳机。就在这一瞬间,公狼却如同闪电般挡在了母狼面前,临死之前,还使劲地朝后山望了一眼。母狼则衔起一块鹿肉向山后猛跑。猎人又射出了一颗子弹,母狼倒地了,但当猎人即将赶到时,受伤的狼居然又站了起来,衔起肉向前飞奔。猎人沿着血迹赶到后山,惊讶了:一个干净的山洞里,四只小狼正津津有味地吃着那块鹿肉,而那只肚子被打穿的母狼则静静地躺在那里,它已经死了。

③教师:这两则有关狼的故事让我们感动吗?谈谈理由。

④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⑤教师总结:是狼的温情、爱情感动了我们。野兽就没有情感?非也。实际上,在所有的群体之中,爱几乎是一种本能。这两只狼都是为了自己的幼崽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的,这种牺牲同样使它的生命显得崇高,同样值得我们敬重。

⑥让我们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所有的生命之中,难道只有人的生命才有尊严吗?为什么?动物也是有它的生命的尊严的。因为一切生命从其本源意义上来讲都是源于自然,都是平等的,都应该受到有尊严的对待。但是人类往往自诩为万物的主宰,对自然界的一切尤其是动物痛下杀手。其实人类忘了,我们原本也是自然的一分子。任何对生命的漠视甚至虐杀都是对生命的亵渎,是不道德的,甚至是犯罪的。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对待生命?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推出一个结论:敬畏生命。只有对一切生命充满了敬畏,我们的良知才能得以恢复,我们的心灵才能真正地高尚起来。我们敬畏生命,尤其是动物的生命,因为生命是平等的,都有它的生存的尊严。所以,狼嚎之中便有了第一层含义:生命意义——敬畏生命。生命哲学在西方有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从狄尔泰到伯格森到史怀泽。这里,我们用法国哲学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史怀泽的一段话来结束这一小专题。他说:善的本质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生命达到其最高的发展;恶的本质是,毁灭生命,损害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那么,人类将怎样在善与恶之间选择?相信每个人都会给出自己的答案。

4、鉴赏第二个小专题:当狼消失时……

①教师:阅读7、9两个自然段。用线路图标明:当狼消失时,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注意:

a、需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对相关小项进行组合。

b、这些小项:狼;鹿;山林;泥石流;家园(废失);牛;草场;沙尘暴

c、重组之后是五个模块。

②教师:从上图可以看出,当狼群消失时,等待人类的将是怎样的一种前景!在上一个小专题中,我们谈到狼嗥具有生命意义,让我们学会尊重生命,那么,此专题我们敬畏狼,又因为什么?

③学生思考,讨论,自由发言。

④教师总结:狼是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失去了它,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将被打破,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不可避免地陷入恶化。所以,我们敬畏狼,还因为它具有——生态意义,可以避免生态失衡。从某种意义上说,动物与人的生命是息息相关的,当地球上所有的动物都消失时,人还能孤独地生存于这个星球上吗?

4、鉴赏第三个小专题:在发展中反思

①教师: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拉回到人类自身,让我们思考自己,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人类的发展及命运。所以,我们的第三个小专题是——在发展中反思。人类需不需要发展?当然需要。发展是一个人的权利,是一个民族的权利,是一个国家的权利。问题是怎样发展,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发展。我们来研读最后一段,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②要求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时间如不多,则不读)

③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段,教师提供一段背景材料。此文写于上个世纪60年代。二战之后,工业革命迅猛发展,它给人类带来了极为丰裕的物质生活,但与此同时,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地大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变得满目疮痍。森林植被骤减,水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污染,再加上滥捕滥杀滥伐,种种不当行为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得人类生存的地球面临日益荒原化的危险。

④思考:

a、人类发展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这里既是个人发展的目的,也包含了国家的、民族的、人类的。

b、假如我们的发展仅仅是为了“这一代的 ……此处隐藏34688个字……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平等共存。

2、确立正确的生态观,增强我们的忧患意识,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难点]:

1、文中重点语段的理解。

2、和谐平等生态观的确立。

[教学方法]:

文本研讨、小组讨论、班级交流

[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 导入

用齐秦的《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听过狼嗥吗?请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段文字,想像一下当时的场景。 “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回响到另一个山崖,荡漾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请谈谈对狼嗥的感觉。

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和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为什么这声音是“不驯服”、“对抗性”、“悲哀的”?

这种“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又是从何而来呢?

二、 文本研习

(一)分析2、3节

1、 先来看看周围的事物对这一狼嗥的反应。

“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分别的反应。

它们的反应有什么共同点?——“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

2、 却有另一种反应与众不同,是谁的?怎么不同?

山 “更加深刻”、“客观”

3、 “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含义,这个含义只有这座山自己才知道”。为了强调这一观点,作者在第3节中有呼应的文句,能找到吗?

明确:“山对狼有一种秘密的看法”

(二)分析4、5、6节

1、那么,究竟这种“秘密的看法”和“隐藏的含义”是指什么呢?作者自己又是否从一开始就知道的呢?

明确:不是。“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是自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开始的”。

2、阅读4、5、6节。

为什么要杀死这只狼?

明确:社会——“在那些年代里,我们还从未听说过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那种事”

自身——“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

人为什么那么厌恶狼,非要置之于死地?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什么态度?

明确:人类对狼的敌意和偏见,狼对人类的利益构成威胁,那么“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主宰。

补充:作者曾是一位资源保护主义者,把资源分为“有用”和“无用”,保护有用的(鹿),消灭无用并有害的(狼)。

③作者的观点是如何转变的?哪一刻,哪一场景触动了作者的心灵?

明确: “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看到这垂死时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是什么观点?(必须杀死狼的观点)

“新的东西”与前文哪些语句是一致的?(山的“秘密的看法”和“隐藏的含义”)

④山的“秘密的看法”和“隐藏的含义”究竟指什么?可能我们在解答完另一个问题时,答案就明了了。

问题:自然界失去了狼会怎样?

阅读7、8、9节,用一句话概括狼被消灭后带来的危害。

一句话:狼被消灭了,山和草原也被破坏殆尽,自然环境受到毁灭性的影响,人类的未来也不复存在!

这一点,人类和其他生物并没有意识到,只有山和狼了然于胸,因此, “秘密的看法”和“隐藏的含义”就在这里。

⑤人类遭到自然报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他不知道像山那样去思考。”人类是怎样思考的,山又是怎样去思考的?

(阅读第10节)

人似乎在为和平而奋斗,但如何理解“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

人们只顾眼前暂时的利益,却带来了长远的危害。

“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如何理解?这是梭罗的名言,作者对此也是完全赞同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荒野中万物之间都是怎样的。应该说荒野中的各种事物都是自由自在生长着的,他们彼此之间都是平等与和谐的。人类只是自然万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凌驾于其他事物之上的权力。

⑥文章末节在引出梭罗的名言后,又提到“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这就与首节前后呼应,也回到了我们开始留下的问题了。我们再来把第一小节齐读一遍,这节其实也是此文的文眼。通过文章的讲解,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领会一下这声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涵义?

拓展延伸

可悲的是,对于这一点,只有大山明白,却极少为人类所领悟,学过此文后,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呢?话题:人与自然(学生谈)

大家还记得这样一幅公益广告吗?拍卖最后一滴无污染的水,最后一株无污染的植物,当我们一味的追求物质进步,而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那留给我们的只能是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要知道人类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比一座山更高明。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大地上的一切生命,包括那些无言的和无助的、甚至濒临绝迹的动物与植物,都拥有自己不可抹煞的生命的尊严、履历与故事。芸芸众生,他们都是自然的子民,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势必影响到整个生物链的平衡,都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可怕的灾难。

电影《后天》、《可可西里》

这篇文章是这本书的压轴之戏。在这本书的最后一个专题中,我们涉及到了人与自然这样一个人文话题。也许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和感触:大自然,她是美的源泉,她蕴涵着各种各样的美。她崇高而又优雅,雄浑而又柔和;她时而狂放不羁,时而静谧深远。

面对大自然,有的人谛听天籁,描写风景千变万化的美;有的人感悟自然,咏怀风物的变迁,抒写自己的人生感言;更有的人反思生态环境的恶化,思考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去深切关注的。

诗歌欣赏: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日本]谷川俊太郎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森林寂静无语,屏住呼吸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铺路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大海汹涌的波涛是枉然的呻吟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修建港口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大街变得更加热闹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建造公园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人彼此变得十分相似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相信未来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天空在静静地涌淌泪水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无知地继续歌唱

“征服者最终都将祸及自身”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