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眠》教案

时间:2024-10-29 20:30:43
《花未眠》教案

《花未眠》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花未眠》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花未眠》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川端康成以及他的相关作

2、体味作者从自身感受起笔,从而引申开去的写作手法

3、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借助文本进一步提高散文的认识鉴赏能力

4、通过学习,了解一些美学知识,理解美与审美问题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的主题,把握作者写作的目的

2、鉴赏文本的语言,重点体会文章精彩句子的内在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资料、文字资料、朗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美”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我们不是常常深感生活平淡乏味而赞叹作家、艺术家笔下的美景吗?我们不是常常神往于迷人的如情似梦的桂林山水、神奇雄壮的黄果树瀑布吗?究其根源,不是生活本身平淡乏味,而是我们缺少一颗感受美的心灵,缺少一副感受美的五官。若打开“五官”,用我们鲜活的心灵、审美的眼睛感受我们生活的环境,你就会发现,你终年生活的山乡村野、天然生态的花鸟虫鱼,都是那样的令你耳目一新!川端康成从“花未眠”这一自然现象引发了对自然美的一系列值得玩味思考。

二、作家简介

日本现代文学大师。1968年因《雪国》一书“以敏锐的感受及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该书还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史抒情文学的顶峰”。川端康成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散文,其中尤以《伊豆的舞女》、《千只鹤》、《睡美人》、《雪国》、《古都》等最富盛誉。他的作品在虚幻、哀愁和颓废的基调上,以病态、诗意、孤独、衰老、死亡来反映空虚的心理、细腻的感情和忧郁的生活,追求一种颓废的至美,达到一种空灵虚无的艺术至境。1972年4月16日,这位追寻东方美的文学大师,在公寓用煤气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同时注意以下问题:

1、字词读音和写法

绽放(zhàn)壁龛(kān)邂逅(xièhu)相似(sì)似的(shì)

渗透(shèn) 盛放(shèng)盛饭(chéng) 陶冶(yě)拙劣(liè)

模样(mú)翌日(yì) 拜谒(yè)不可思议(yì)凌晨(líng)

毋庸置疑(zhì)迥然不同(jiǒng)坂上走丸(bǎn)

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邂逅:偶然遇见。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辨别它的滋味。

拜谒:拜见,瞻仰。

迥然:形容差的很远。

开光:佛家语,谓佛像开眼之光明。

众所周知:大家都知道。

微不足道:微小的不值一提。

3、在课文中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朗读过程中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来帮助理解课文。

⑴第二段中“我”为什么“大吃一惊”?第八段中“我”又为什么“吓了一跳”?

⑵作者在第四段引述了雷诺阿、米开朗基罗的例子,其意图是什么?

⑶在文章第五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一朵花也是好的”?

明确:

⑴因为发现花未眠,发现盛放的未眠之花格外的美。发现小狗的样子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十分相似。(提示:先从上下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再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转换和表述。)

⑵以这两个优秀的艺术家为代表,说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提示:结合上下文,应从对美的感受能力的角度来理解,并注意两人引言中的“死亡”及上文中的“无限”两词。“死亡”意味着终结,意味着“进步”的停止,它有前文中的“有限”是同样的意思。至此,作者引述两例的意图显而易见。)

⑶“一朵花”也可以发展人感受美的能力,引发人发现自然之美,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提示:注意第三段中“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句和本段中“一件古美术作品,成了美的启迪,成了美的开关”句,结合分析可知,这句话是从自然之物对于美的启迪的角度而说的。)

五、引导提高,讨论研究

教师:作者通过一朵没有睡觉的花引发开来,一直写到了“美”这个问题,正如同学们所理解的,作者在文章中写了很多优美的句子,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会觉得它写得很好呢?现在开始,你们可以四人一组分组讨论,先看看你们的认为美的句子是否相同,再看看你们的原因,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明确:在最后的交流中教师对以下的句子稍做说明引申。

⑴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

作者说的是很微小的事情,其实谈的确实很高深的美学问题,这就可以引导学生得出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⑵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根据对下文的理解,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生命也是有限的,而自然的美是无限的。“哀伤”是作者悟出这个结论后感受到心情的遗憾。

⑶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这是多么凄惨啊。这并不说明画家就是害怕死亡,他只是为无法进一步去认识美而感叹。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写了很多的句子,可以看成是他对美学得出的结论。

六、课文分析,结论总结

教师:根据上面同学们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川端康成在这篇文章里得出了很多的美学结论,请大家来归纳。

明确:文章中间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以下的内容

⑴自然总是美的,而且是无限的

⑵自然物可以启迪人,可以发展人感受美的能力

⑶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

⑷艺术品是对自然美的反映,好的艺术品也可以提高人感受美的能力

⑸艺术美和自然美和谐统一

⑹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

[总评]今天这堂课我们从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学到了许多哲理。美是无处不在的,用作者的话说就是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

而体味散文的美,首先要透过“散”的外表,理出内在的经纬。请同学们记住抓关键语句法,并反复实践,这同样是一种审美能力。

七、知识检测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川端康成是日本小说家,1968年因为长篇小说《雪国》、《千只鹤》、《古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B、罗丹是法国雕塑家,代表作有《青铜时代》、《思想者》。

C、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擅长绘画和雕刻。

……此处隐藏32081个字……/p>

明确: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是有限的。是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

(二)找出表述此种感叹感受的段落(1-5段),把自己无法理解的语句划出来,与同学讨论、交流。

举例明确:①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花儿盛开之时就预示着它已接近衰败,所以说含有一种哀伤的美,这与下文所说的进步就是接近死亡,意思是一致的。

作者深悟到,人类感受美的能力是极有限的,而自然美是无限的。哀伤是作者彻悟后的心绪流露。按理说,大自然总是有美可寻的,只要人活着,就该毫无阻碍地享受它,可遗憾的是生命发现美的机会并不常在。

②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从一朵花想到人的生命,想到人生的璀璨,具有强烈的珍爱生命的意识。

(三)第四段引述雷诺阿·米开朗基罗的例子,其意图是什么?

明确:以这两个优秀的艺术家为代表,说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

四、自然美、艺术美可以彼此融合,相得益彰,研究6-11段

艺术作品反映了现实生活,我们便可以从艺术作品中领略到现实生活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能够给人更多的美感,而真正反映自然美的艺术作品更能引起欣赏者美的共鸣。

总结:人有人言,花有花语,二者交流,也是一种缘分,它来自于心灵上的豁达与冲淡。川端康成对此深有感触,看到海棠花未眠,于是写下了一篇素雅恬静、韵味深长的小品文《花未眠》。他向我们轻声诉说出一种哀伤之美,并一路领着我们寻找这哀伤的源头,终于发现到人类感慨的是生命发现美的机会并不常在,两相邂逅,电光石光之间,才产生一番动人的情怀。而在这片情的背后,也隐隐透出了沉沦在日常生活中的人的苦涩。

《花未眠》教案15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够通过感知,升华到分析概括,进而理解课文主旨

2、找到并揣摩有含义的语句,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课文主旨及思想感情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海棠》中的佳句,他半夜醒来,点起蜡烛,原因是担心花儿睡去,花儿是不会睡的。千年以后,日本作家发现了凌晨四点海棠的美,心灵有所启迪,写下了随笔散文《花未眠》,这位作家就是1968年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川端康成。

板书课题:花未眠 川端康成

检查预习

1、 字词 ⑴壁龛(kān) ⑵ 绽放(zhàn) ⑶邂逅(xiè hòu) ⑷陶冶(yě) ⑸拙劣(zhuō) ⑹ 迥(jiǒng)然 ⑺ 拜谒(yè)

2、 解释 ⑴不可思议(荒诞,出乎常情) ⑵众所周知(人人都知道)⑶邂逅(不期而遇) ⑷迥然(相距很远)⑸难能可贵(做了难做的事,很可贵) ⑹陶冶(培养)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引子:作者在旅馆中,清晨发现“花未眠”,“大吃一惊”,由此产生了新发现,什么新发现? (明确:“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3节 “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5节

2、作者由花联想到文学,他指出了一种不良现象,什么现象? (明确:人们观赏画中花,不留心欣赏真的花。

3、作者举了很多例子,说明只有走进现实中去才能产生真知,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 ⑴李迪等人(画)、罗丹等(铜像)——对自然美仔细观察创作出优秀作品,也让人领略到自然美 ⑵宗达(自家小狗对比)——肯定宗达的写实精神、细致观察 ⑶长次郎(茶碗)坂本二郎(画)——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是融合的,相得益彰。

4、举了这么多例子,作者要说明什么? (明确:自然美与艺术美是相通相融,相得益彰的

5、又联想到自己的一次游玩,在游览中发现了什么? (明确:自然总是美的,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 最后一段:照应开头,突出美是无限的是邂逅所的,是亲近所的。

附板书:花未眠 ——自然美无限,人感受美有限 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

联想文学——人们观赏画中花,不留心欣赏真花 (例)李迪等(画)、罗丹等(铜像)—观察仔细 自然美艺术美 宗达(小狗)——写实 相通相融 长次郎(茶碗)、坂本二郎(画)—在我心中相互呼应 联想游览——自然总是美的,只是某些人看到

四、研读课文

1、讨论三个观点之间的联系。 (观点⑴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 ⑵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需要反复陶冶。 ⑶艺术美与自然美是相通的。 明确:告诉我们美是无所不在的,应该提高审美能力,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这也是课文的主旨所在。

2、讨论一下几个句子的含义。

⑴ 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明确:它的哀伤来自无人欣赏,凌晨四点的海棠美丽芬芳,却少人喝采,作者为人而哀。 ②花到开时离败不远了,作者移情寄哀伤,为花而哀。作者深悟到:人类感受美的能力是极有限的,而自然美是无限的。“哀伤”是作者彻悟后的心绪流露。按理说,大自然总是有美可寻的,只要人活着,就该毫无阻碍地享受它,可遗憾的是生命发现美的机会并不常在。

⑵ 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明确:① 一个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展现自己的美,作为人更要勇敢活下去。②人生是一个寻求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有意或无意错过的过程,但只要坚韧地活下去,才能不断发现美。③我们要用毕生的追求使感受美的能力不断加强。

⑶坂本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明确:文学艺术家应该发扬写实精神,认真观察自然,准确表现自然,使欣赏者从艺术美中领略到真正的自然之美,这才是文学艺术的极致。我们应该不断地发现美,亲近美,感受美,也只有这样才会创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美存在于自然中,美也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

⑷ 第四段引述雷诺阿·米开朗基罗的例子,其意图是什么? 明确:以这两个优秀的艺术家为代表,说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

五、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从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学到了许多哲理。美是无处不在的,用作者的话说就是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

人有人言,花有花语,二者交流,也是一种缘分,它来自于心灵上的豁达与冲淡。川端康成对此深有感触,看到海棠花未眠,于是写下了一篇素雅恬静、韵味深长的小品文——《花未眠》。他向我们轻声诉说出一种哀伤之美,并一路领着我们寻找这哀伤的源头,终于发现到人类感慨的是生命发现美的机会并不常在,两相邂逅,才产生一番动人的情怀。而在这片情的背后,也隐隐透出了沉沦在日常生活中的人的苦涩。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曾邂逅了哪些美呢?

罗丹说得好啊,“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今天起,让我们尽情拥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吧!

六、作业练习:完成练习题

《《花未眠》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